-
第九章 后事实录,沉重哀悼,母恩似海,孩儿愧疚。
上山参加仪式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1.卜杂(拉紧)2爹娃3爹核4卜孖5搂(国列仔)6.他包
7澳(公么)8宝三9爹井10.小演(拉紧)11爹博12爹孝
13爹耶14爹德15福旦16爹筛17爹罕18爹涛(万庞)
19公希20爹瑛21福赚22才弄23爹来(国项)24爹珠
25继研26公坚27爹霓28爹王29爹喝(德扛)30叔乃(拉紧)31爹颇32爹哨33公妮34公杂35爹月36爹洒37建省
38爹敏39公想40爹逊41卜贝(文倒)42建禧43爹假
44卜母45德留46爹在47爹佳48爹纯49爹婷(德温)
50公林(爹天)51国列52国兄53金科54冠举55奶婷(拉紧)56爹样(拉紧)57爹耳58公爵(卜邓)59膨(朝的弟)
60卜香(牢)61奶明62妈核63妈星64卜伦65国四
66卜隆67建设68头长69福中70福翁71福仰72爹本
73爹快74爹雕75爹红76爹岸。另有10多人在家从事后勤工作和10多个村外的亲友不列于以上名单中。
过程:5月3日14:05不省人事-14:06接到父亲电话-14:51我到医院-15:30开车送母亲到家-22:30与院方第一轮谈判(地点卫生院)。
5月4日8:00-11:00上山选取宝地(三选一,择优原则),11:30与院方第二轮谈判(地点叔家),16:00与院方第三轮谈判(地点村委办公室),17:00入棺。
5月5日09:00多,先遣队伍(20多人)上山开路,搬运石头并定走方向,开始动土。13:00制作碑文石碑,14:00与院方第四轮谈判(地点村委办公室),15:00,70多人上山,参加告别仪式和出殡下葬,20:30下葬,22:00葬礼仪式结束,回来就餐(约10桌人)
5月5日22:00开始“孝经”仪式至5月10日23:00结束。
5月6日-8日上山“送火”仪式,
5月9日上山“安八仙”仪式。
5月10日悼念仪式晚餐又有10桌人。
从5月3日至5月10日,先后收到各方亲友400多份慰问礼,或亲自到场或委托他人送达。
5月12日回工作岗位,6月4日去舅家“满月仪式”
后序:
这五年(2017.3-2022.5)来环江居住,我基本做到下列几点:
“周末我有空,妈您可以出去散步”
“妈午休不好吗,午休一下再出门找你明友吧,她们都午休的”
“妈小时侯我听你的,现在你要听我的——想吃什么”
“妈今天你喝水了吗”
“妈今晚洗澡吗”
“妈你拿一些东西去分给老奶们啊”
“妈今天你打电话给我爸吗,我爸为什么不来”
“妈半夜还咳嗽吗,感觉吃这药好转点吗”
“妈可以带你朋友回来呀”……
……
真正的“享福”是这五年
其实这五年母亲并不开心
这五年母亲只是不种田地
这五年心累有多种理由
这五年母亲重逢了年青时的朋友不少
这五年我自我感觉给了母亲幸福感
这五年也因运动少而使母亲健康不如那些在老家的同龄人。
太短暂的五年……
太多遗憾:
不陪妈吃早餐
不陪妈散步聊天
不陪妈去金城、南宁住院
不关注妈极缓慢的步履
不关注妈的心里实际想法
不耐烦听妈讲重复的话题
工作压力原因偶尔心情不好而不顾妈感受
5月2日晚不在家,5月3日上午不回家
没有把妈的每一天当最后一天珍惜
部分同事安慰词如下:
1.自然规律,要面对
2.事发突然,听闻心里倍感难过!父母在任何时候都不想也不忍心让孩子伤心难过,也请你和家人节哀顺便!
3.既然无法强求,那么顺其自然吧。有些东西,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4.值此母亲节,此时此刻,如果天堂里的母亲,感受到您的一片孝心,一定会停下匆忙的脚步,满含爱意呼喊你的乳名……!在浩瀚宇宙中,每个人都是匆匆的过客,能相遇或相处本就是概率很低的缘份……!逝者已矣,生者节哀/坚强
5.汇湘同学:得知你母亲仙逝的消息倍感悲痛!由于时间关系未能亲自前往吊念,只能通过网络向你母亲致哀!愿她老人家一路走好!父母恩深终须别,夫妻义重也有分。节哀吧!
人生兄弟姐妹间疏远的过程(但我们不要疏远):
第一步、自己结婚
第二步、自己有了孩子
第三步、父母不在
第四步、自己孩子结婚
第五步、自己孩子有孩子
……
(好悽凉)
建议:南宁队多相聚
环江队多联络
别太多“等待”
要更多“马上”
周末聚聚
(人生3万多天)
从小到大,父母潜移默化教会儿女:
1、尊老爱幼
2、国家利益至上,跟着党的方向走
3、常怀感恩之心
4、无论什么时候都保持善良
5、平等且辩证看待人和事情
6、拥有包容的心
7、保持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改变自己)
8、格局要大:不计较得与失,远离小人,学会忍,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做自己
10、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做好事给自己后辈积德)
11、人情世故……团结一致
-
第八章 母亲金句,朴素思想,深远哲理,回味无穷。
1.相送一匹马,买卖争毫厘(外公传授)。
2.斗私批修;抓革命,促生产(文化大革命口号)。
3.生不错,死不错。(外公传授)
4.互敬互让,天地宽。(“会移会坐,椅子就变长”)(壮语翻译)
5.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下了力气就不会白搭”(壮语翻译)
6.血汗钱来之不易。“挖地九米得分钱”(壮语翻译。)
7.心诚则灵;金口玉牙。“凡事往好的方向想自然就好”(壮语翻译)
8.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壮语翻译)
9.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壮语翻译)
10.羽翼丰满,翅膀硬了;“放羊”
11.愚公移山,排除万难。
-
第七章 端午无母,百感交集,点滴往事,历历在目。
“每逢佳节倍思亲”,临近端午节,百感交集,这是母亲走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小时候,对本地每个传统的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六月初二、七月十四、中秋节)都有期待,节日一到,母亲再忙也做美食给我们吃。父母亲要求,节日必须团聚,甚至每餐吃饭全家要统一时间进餐,先夹菜给长者,后晚辈方可动勺筷饮食。每年端午节,必备鸭肉、艾草糍粑。上午外出找“避邪的藤叶”回来,下午就挂在大门和各房间门框两边。记得有一年端午节,老四和几个小伙伴一大早就去河堤采摘避邪藤叶回来,看到老四一身湿透的衣服,母亲立刻严训:自作主张、湿坏身体。为了关爱孩子,母亲态度很严肃。老四乖乖去换干衣服,接受母亲批评。下午,母亲改变态度:老四釆摘回来的避邪藤叶已足够所有房门贴挂,老四有功劳。但以后做事情要告知父母。说完,把已提前10个小时浸泡的糯米捞出来,并磨成粉末,接着把艾叶剪细并舂成粉末,然后把两种粉末混在一起来搅拌、切割成若干块状,或蒸或煎,香气扑鼻,条件反射,口水直流。晚上汤鸭,爵着糍粑,点着鸭酱,吃着鸭肉,全家人都沉浸在愉悦节日氛围里。睡觉前,还有一个节目就是父亲给我们喷雄黄水,据说,雄黄水避邪与避蛇。进入农历五月份之后,蛇害猖狂,雄黄避蛇是有科学依据的。至于能不能避邪就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父母的亲情陪伴尤其节日仪式感的洗礼下,我们深深地感到好安全、好幸福!父母早已为我们的茁壮成长,倾尽全力全心呵护!在父母的“保驾护航”下,这艘温馨的家庭之舟顺利避开各种“邪虫、邪神、邪念”,驶向不断光明的方向。原来真正能为我们成长避邪的不是“避邪藤叶”,而是“可怜的天下父母心”。
-
第六章 忙碌一生,勤俭一世,呵护儿孙,心甘情愿。
周末午后的阳光有些斑驳,母亲坐在一张小塑料凳子上,拆着几个大纸盒,那些是本栋楼的同事送给她的。母亲说,那些纸盒可以卖钱,可以卖到七角一斤。我没有帮她拆,只是陪她坐着,耐心地听着她的唠叨。母亲的头发早已斑白,有时,我想从她的发丝里找寻几缕黑发,都有些困难。
母亲的命有些苦,在她成长的年代,是孤儿,为了承担起家的责任,母亲小学未毕业,就回了家。小时候,我常常听阿姨说起,母亲是如何从像米汤一样的粥里捞起稀少的米饭,留给弟弟,而她只喝剩下的米汤。母亲说,外祖母临终的最后一刻,也不忘嘱咐她,“家里只有十元钱,灶台上的那口锅破了,你要记得买新的;坛子里的米没有了,你要记得买两斤,地里要播种了,你也要记得去买种子……”
自我记事起,就知道母亲都很忙碌。幼年时,我最盼望雨天,因为只有下雨时,母亲才不会出门劳作,而我才能见她的身影,她往往在雨天忙着针线活,坐在窗前,手指套上“针顶”,穿针引线,缝补一件又一件。当姐姐和我、妹妹慢慢长大,瓦房变成了楼房。家里的顶梁柱早已换成了姐姐,可是,我依然看到母亲每天都很忙碌的身影。每次回家,我多希望母亲安静地陪我坐坐聊聊,可她总说,“玉米地里的草要除了,木薯也要施肥了,我还有一些种子没播呢。”很多时候,话还未说完,她的身影已经在田地里消失了。
直到我有了孩子,请母亲到城里帮我带,我才知道自己有多怕,找不到事情给母亲做。当孩子睡着了,母亲打扫完家里卫生,落寞地坐在沙发时,那一刻,我才发觉,自己的心竟微微有些疼痛,是不是我该送母亲回老家?在老家,有父亲、姐姐、姐夫,有她熟悉的很多乡邻,还有她的菜和田地。
有一次,和同学聚会,原本打算生第二胎的某同学,突然跟我说,“我和老公还是决定晚两年再生,因为我妈不想帮我带孩子了,她也累了。”做了父亲的我,早已尝到带孩子苦的滋味,可是,我的母亲,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姐兄妹拉扯长大,还帮姐姐带孩子,后来义无反顾的接受帮我带孩子。而这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却从未从她口中听到过个“累”字。
一直以来我都知道母亲吃饭是家里最慢的一个,每次大家都下桌了,母亲还要吃上一段时间,才放下筷子。一直我都以为母亲动作太慢。直到某一天,和母亲闲聊的恍然间,我才突然醒悟,一直以来,不是母亲动作太慢,而是她想把最好吃的留给我们,她只吃剩的。我还清晰记得,以前每次从城里回家,她都会给我上一桌好吃的;我还记得,每一次家里剩下的饭菜,她都舍不得倒掉,不管我和妹妹如何说她。
世间母爱最伟大的地方,不在于她为儿女付出了多少,而是她用自己的一生,教会儿女,什么是无私的爱。
曾经我一直以为,只有朋友之间、恋人之间的相遇,才讲缘分。直到有一天(1993年某一天),我病倒住院,当看到母亲泪流满面,伤心欲绝的场面时,我才突然醒悟,能成为母子,也是靠缘份牵引啊!
“妈妈,我是何其幸运,今生能成为您的儿子”。
太阳渐渐西斜,一些光晕洒落下来,将母亲的白发染了一层金黄。我看着她慢慢起身,捡拾起被我孩子丢了满地的玩具,我的眼眶湿润了,心一下一下颤抖地跳动着。
对于母亲的年龄,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时不我待。近一年来,已察觉母亲的健康大不如前,但又认为,老人家嘛,谁没有些小问题?母亲食欲严重不振,几乎每餐都用汤水冲饭才能吞咽。我说,“妈你这样冲食对胃不好”,母亲说,不冲食我难以吞下去,为了能走稳路,再难咽也强行吞食,对任何食品都没有胃口。我在想,下一餐一定再加些水煮饭以便母亲不用水冲食,但是我想错了!她稀饭也吞噬不了,还是“水冲食强吞咽”。总以为母亲是年初住院后待恢复的原故,会慢慢好起来。每天下午三点就出门,照常去接孩子。她步履维艰,一般都提前两个小时左右(五点十分孩子放学)。
每天上午和每周周日,母亲相对空闲(也是母亲最快乐的时间段),就去一中后门与年龄相仿或志同道合的老奶们聊天,偶尔也唱唱山歌,在唱山歌期间,母亲的即兴编歌天赋得到老人们的普遍赞赏,尤其是小学退休老师(莫老师)很欣赏母亲的山歌歌词,多次邀约母亲前往她家中录制,此后莫老师也来过18楼。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以歌声放松身心。母亲的电话中至少一半是歌友(尤其是莫老师,去世后还有人打电话来)打来的,我为母亲的这个“雅好”而高兴。时至午饭,我下班回到家,见已煮好饭菜,但不见母亲,敲开房间门(很多时候也闭门编识绒毛帽),还是不见母亲身影。此刻十有八九在“歌场”。“妈,回来吃饭”我立刻电话,妈接听后说;“我还不想吃,下午一两才想吃,你先吃,等下也可能去姐家吃”。每次去姐家或老三家吃饭,母亲很开心,食欲也好多了。下午两点多点,我午休起床时,母亲才回到家,开始吃饭。
然后拿着幼儿园接送卡和准备一些购买零食的零花钱(为孩子准备)提前前往幼儿园。五点半后,带孩子回到家,又开始新一轮的“马拉松式”喂食(孩子吃饭难),一喂就是一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