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堂

心纪奠APP
心纪奠公众号

安息堂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洛阳大街158号(洛阳镇协税护税办公室北),是寄存逝者骨灰和家属祭拜的地方。安息堂秉承为生者尽孝,为逝者积福的宗旨、星级服务氛围、典雅完善的服务,是对每一个过往生命的崇高礼赞。安息堂幽静、闲适、庄严、典雅,充分誉现尊贵,彰显先德之尊严,永存华夏殡葬文化。弘扬故人功绩,缅怀先人恩情,寄托生者思念,是子孙后代应尽的义务。以纪念文化、往生文化为主题,以“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为永恒的服务宗旨,现正规划把安息堂打造成先人们的“五星级的家”。

为逝亲创建个永久免费纪念馆,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逝者姓名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免费建馆
创建纪念馆成功
纪念馆创建成功,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即可查看&完善纪念馆,追思亲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或长按二维码保存后关注公众号领取纪念馆
  • 人走了,精神没走— 田计强
    他用24年的忠诚热血,编织着辖区百姓的幸福美满,他用24年的赤子之心,守卫着一方土地的平安稳定,忠诚铸警魂,热血写春秋,他倒下了,倒在了抗疫一线,永远的离开了他的战友和他挚爱的亲人。田计强走了,但他的精神深深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2020年2月3日晚上临睡前,田计强把放在抽屉里的药拿出来数了数,又整整齐齐地放回去。他扭头对坐在沙发上的妻子李芳芳说:“只有三盒药了。”妻子笑着说:“没事,还能吃21天,吃完了咱再买。” 这是沁水县公安局龙港派出所辅警田计强与妻子李芳芳的最后一次对话。2月4日早晨7点10分,田计强吃了碗汤面,穿上制服就出门了;8点20分,李芳芳接到丈夫所在单位领导打来的电话,火急火燎赶到沁水县人民医院时,丈夫因脑出血已经昏迷不醒了。 当天上午,田计强被转到晋城市人民医院。经过6天6夜的全力救治,2020年2月10日凌晨2时10分,田计强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49岁。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晋城公安战“疫"冲锋号紧急吹响。 沁水县公安局龙港派出所实行四班三运作、24小时值守模式。一组到医学隔离观察点警戒守护;一组到出入沁水卡点盘查入境车辆和人员;一组值班备勤,负责接处警。 10名民警和辅警被编为一组,连续工作24小时,非常辛苦。2020年1月25日,田计强找到所长何伟说:“所长,我要到一线。” 田计强是龙港派出所杨河警务室的一名辅警,他和另外一名辅警配合邵帅帅警官管理杨河社区。杨河社区有5000余常住人口和2000余流动人口、27个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3个娱乐场所,5家物流寄递业。田计强的工作模式是:三天在社区核查,一天在所里值守。 按照龙港派出所安排,杨河社区警务室民警必须在3天时间内完成所有人口的核查、登记工作。田计强和同事们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登记外来人员信息,排查行业场所,宣讲疫情防控知识,走访群众,发放宣传资料。他协助民警处置警情,配合社区干部抗击疫情。 核查社区人员信息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上级部门看到的只是一个数字,但数字背后却是基层民警数个日夜的不眠不休。核查人员信息时,首先要一趟趟地跑,不是东家不在就是西家不开门,有的不理解,民警只能耐心解释,好言相劝。上午没见到下午去,下午没见到晚上去,社区民警每天的微信运动步数都在2万步以上;其次要一个个地问。有没有从湖北回来的,是不是去过疫区等。有些人不想暴露个人隐私,故意不配合。即便如此,田计强也要不厌其烦地说服对方。 核查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因为人员是流动的,有的来了有的走了,每个人的情况都要了解到,田计强只能一遍遍地用脚步丈量社区的路,一遍遍敲响居民的门,让每一个上报的数字都有据可查。 2020年2月4日,是田计强到所里值班的日子。从1月25日至2月4日,他一直坚守在战“疫”一线。早上7点50分,他准时上岗,8点10分,民警们发现田计强脸色异常,赶紧扶他坐到值班室的椅子上,田计强突然呕吐,脸色发白,民警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 2019年12月26日,田计强住院了。 当天上午11时,田计强对妻子说:“我从昨晚就感觉头晕,得去趟医院。”李芳芳陪丈夫去了沁水县人民医院。 各项检查结果出来,医生诊断:脑梗,立即住院。 李芳芳说:“2014年,他就得了脑梗,医生建议每天要按时吃药。可他一直觉得每天吃药,一个月下来花钱太多。他就把每天吃药改成一周吃一次。” 住院期间,田计强知道所里工作忙,就谎报自己扁桃体发炎了,不想让大家担心。 李芳芳说:他就是这样的人,有难处自己扛,从不向单位提要求。只要是所里的事,他没说过一个“不”字;只要是亲戚朋友开口,他都尽力帮忙。他很喜欢自己的工作,除了上坟,他没请过一天假。我们结婚以后,他和家人在一起过春节不超过5次;他很喜欢自己那身警服,一年四季都穿它。我19岁认识他到现在,他没有因嫌弃工资少而有换工作的想法。 在医院治疗了13天,田计强就急着出院。他的理由是:快过年了,所里人手少,工作多,我早点回去上班,也能分担点工作。 2020年1月7日,李芳芳办理了出院手续。1月8日,田计强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副所长霍鹏云问:“老田(田计强),身体恢复好了?”田计强依然是那句口头禅:“没事,小毛病,不当紧。” 仔细算来,田计强从警也有24年了。 1996年10月,他成了警队的一名新兵,热情高、干劲足。同事们对他的印象是:话不多,做事踏实;能吃苦,不讲条件;心地善,总是帮人。 所里的民警讲了一个故事,让人动容。 2018年6月12日,河南温县3位老人到沁水旅游。进入一座大山后,由于山高路窄、道路泥泞,车辆陷入泥坑,无奈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当天,正值田计强当班,他们就进了山。由于山大沟深,老人传送的微信位置和实际位置存在很大偏差,民警们在山里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人。田计强说:“这么找
  • 追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区干部—杨正亮
    在杨正亮心里,群众的事无小事。在居民心里,只要杨正亮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他就是大家的主心骨和贴心人。社区工作关系到居民的吃喝拉撒等方方面面,家里生活困难了、自来水管坏了、暖气不热了、邻里发生纠纷了……居民都会来找杨正亮,他坚持做好群众工作,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服务居民,耐心、细致、和蔼可亲是居民们对他一致的评价。 疫情防控期间,作为振兴南路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一级指挥长,杨正亮带领社区“两委”紧抓辖区各小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对1521户居民、3000多人进行地毯式排查,对发热患者、近期与疆外来农场人员有过接触的人员信息等全部登记上报。入户排查、发宣传单、劝导居民居家……他用脚步反复丈量所管辖7个小区的每个角落。健全完善单元长、楼栋长、网格长等制度,把各项防控措施宣传、落实到每个一个网格、每一个楼栋、每一个单元、每一户居民。手机铃声不断响起,这个身高一米八的汉子回复居民各种疑问、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时总是轻声细语、有问必答,用他的冷静、沉着、热心将大伙儿团结起来,共同防控疫情。 “杨书记说为了保险起见,他来送我去医院,减少我家人的外出。路上,他一直安慰我别担心,有啥事随时给他打电话,还叮嘱我办完事就联系他来接。”说到这里,刘雪洋的眼泪夺眶而出。 “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中,他总是最后一个才换口罩。”刘璇说,杨正亮“蛮横”得很,防护物资紧张,他每次都坚持先保证防疫工作人员和社区年老体弱的居民使用,如有剩余他才换新。
  • 放心不下大家、唯独忘了自己—施咏康
    他,把生命定格在抗疫一线 包河区有142万人口,是省政务中心所在地,汇集合肥高铁南站、汽车客运南站等交通枢纽,拥有全市最密集的住宅小区,对全区党员干部来说,战“疫”没有退路、必须打赢。作为组织部长,施咏康始终坚守岗位、积极履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落实省、市委“三防三查三加强”“四紧盯四到位”“八严八控”举措,开展“战疫情·组工在行动”,发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施咏康的谋划推动下,包河区发出了组建“区直机关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的“动员令”,短短一天时间,50个区直单位151名党员干部报名参加,全部下沉到街道社区,与基层干部群众共同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为守住社区这道关键防线,包河区实行“四级网格”防控机制,由区领导“一对一”包保15个街镇级网格。常青街道城中村、老旧小区最多,那里的一些小区配套设施不全、物业力量不足,封闭化管理难度大,是整条防线最为薄弱的部分。“把常青交给我吧,那的情况我最熟”,从那时起,施咏康就钉在了常青。 2月9日当天,施咏康尽管已身感不适,但还是一大早就出了门,跑完一个城中村、一个商业开发小区、两个老旧小区、两个回迁小区,已是下午6点,回到部里他没有停歇,又带着同志们研究激励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一线担当作为的具体措施。可刚下楼,他又接到区工商联的电话,反映辖区有几家企业想捐款捐物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他立马打电话给相关工作人员,要求务必对接好。6:58,在接到“已落实好”的回复后,施咏康才完全放下心来…谁也没料到,这竟然成了他最后的工作轨迹! 施咏康走了,走得很突然,没留下一句遗言,却铸起一座丰碑,一座组工干部对党绝对忠诚的丰碑。 躬身务实、昂首进取 他,用实干书写出责任担当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能为事业发展留下什么?”这是施咏康生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尽职尽责“做答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包河区作为省会中心城区,城市化水平高,全区567个小区多是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还有38栋商务楼宇,组织怎么建?工作怎么抓?22年的组工实践,施咏康深知“党建工作要抓实,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扑下身子实抓”。
  • 守土尽责写担当——抗疫英雄谷林
    2020年2月3日,易县紫荆关镇玉山铺村共产党员谷林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天。 为了有效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扩散,1月23日,易县在全县部署安排防疫工作,发动全民迅速行动起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紫荆关镇玉山铺村立足村情,在全村设立疫情防控检查点4个,两委干部带头上岗,全村党员、村民代表积极响应。在村党支部的统一安排下,全村26名党员、16名村民代表、1名预备党员和3名入党积极分子投身防控一线,谷林就是其中一员。 谷林,1963年7月出生,1998年8月入党,家庭主要收入就是靠他在外打零工,年前刚赶回家过年。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积极响应党支部的号召,向周边邻居、亲朋好友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带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紫荆关镇玉山铺村党支部书记杨路林介绍,正月初四上午,谷林打来电话,主动请缨,参与卡点站岗值班,充分发扬了党员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奉献在前的精神,对他来说,戴党徽上岗值勤是他最大的荣誉和骄傲。 2月3日上午8:00左右,谷林到该村南沟检查点上岗值勤。执勤中,他突感身体不适,一起执勤的队友立即联系了村医。村医赶到后,了解情况,帮他服用速效救心丸,送他到当地卫生院就医。经卫生院诊查未发现异常,让他回家观察、休息。在回家途中,他还向支部副书记郑海彬说:“我身体不舒服,就让我媳妇替我执勤吧”。下午1:20左右,谷林因病去世。 谷林去世后,他的妻子和其两个女儿悲痛万分,但考虑到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势,听从村党支部书记建议,未组织亲朋参加吊唁,丧事从简,当日安葬。他的妻子说:“谷林一生都特别要强,从不给组织找麻烦。让我去执勤吧,他人生最后一刻的心愿,我要替他完成,不要让他留下遗憾”。 谷林的父亲任村干部多年,受家庭环境影响,自幼急公好义、乐于助人。自入党后,他谨记入党誓言,在思想上有了更大的进步,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党的活动,主动履行党员义务。2003年“非典”时期,谷林同志发扬“我是党员、我在岗,我是党员、我先上”的精神,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其他党员和村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英雄壮举,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农村党员的情怀与担当。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守初心、担使命的要求,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安息堂网上祭奠常见问题

  • 联系地址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大街158号(洛阳镇协税护税办公室北)

祭奠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本站陵园或殡仪馆仅作收录展示,版权归相应机构所有,如需资料更正或删除,请联系客服。

© 2009 - 2021 www.xinjidian.com 心纪奠版权所有-湘ICP备20014949号-1 商业合作:18670043102

banner
快速创建纪念馆
获取验证码
免费建馆
建馆成功
创建纪念馆成功
纪念馆创建成功,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即可查看&完善纪念馆,追思亲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或长按二维码保存后关注公众号领取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