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公告
风平浪静为【周佑铭纪念馆】供奉了平安香
APP下载APP下载
登录登录/注册
心纪奠APP

扫码下载APP

中秋节是什么

日期:2021.07.20 17:41作者:落花 中秋节 浏览:811

​说起中秋节,大家首先便会想到拜月、赏月、吃月饼等习俗,但人们对这些中秋习俗大多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中秋节是什么呢?它是如何发展演变成如今的中秋节呢?下面由小编为您讲解中秋节是什么、中秋节的寓意以及中秋节发展演变。

说起中秋节,大家首先便会想到拜月、赏月、吃月饼等习俗,但人们对这些中秋习俗大多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中秋节是什么呢?它是如何发展演变成如今的中秋节呢?下面由小编为您讲解中秋节是什么、中秋节的寓意以及中秋节发展演变。

中秋节是什么

中秋节是什么

中秋节是我国传承已久的一个节日,其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那么,这中秋节是什么呢?

中秋节,又有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等一系列名称,是传承已久的一种汉文化,中秋节日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因为这天又恰逢三秋之半,所以就被叫为“中秋”了。

中秋节开始于唐朝时期,在宋朝时期盛行,到了明清之时,中秋节已经发展成为了能够和春节起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了,当中,不仅仅是中国在过中秋节,一些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的东亚、东南亚国家也会过中秋节,尤其是这些国家的华人华侨,更是以此来怀念自己的祖国文化。

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国家将中秋节定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

中秋节祭月习俗

中秋节是什么

在中秋节中最重要的习俗便就是祭月,不顾因为地区文化的影响,祭月方式有很多种,有向月跪拜,有供月光神马,把神像供在月出的方向,设供案摆供品。北方多供梨、苹果、葡萄、毛豆、鸡冠花、西瓜,南方则供柚子、芋头、香蕉、柿子、菱角、花生、藕等。当月亮升起后,烧头香,妇女先拜,儿童次拜。

谚语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从这种意义上说,中秋节又是妇女的节日,是她们祭祀月姑的盛会。但是有些地方男子也拜月神,但不出面主祭。老年妇女在拜月时还念叨:“八月十五月正圆,西瓜月饼敬老天,敬得老天心喜欢,一年四季保平安。”拜月后,烧月光神马,撤供,祭拜者可分食供品。

后随着中秋节的发展演变,慢慢的中秋节开始流行网上祭祀。就是在互联网平台上面为逝去的亲人建立一个纪念馆(比如:心纪奠),建立好了之后上传所需要祭拜的对象,然后点击供品和祭品就可以了,非常的方便,而且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祭拜,对于在外地不能回家的人来说,这也是一种尽孝道的方式。每当到中秋节时期,或其他祭拜的日子时,打开你所选择心纪奠网上祭祀平台,点进你所建立的纪念馆,完成献花、点烛、烧香、献祭品等传统祭奠活动。或者也可以敲击键盘发表留言、追忆文章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

中秋节的寓意

中秋节是什么

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缓慢发展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秋时节,人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更多地被赋予了思念亲人的色彩。

中秋节的寓意一: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饭吃也;谐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讲话也。希望我们的祖国“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有序”,外交上要坚持“和平共处”,国与国之间要“和而不同”,干事业要“和衷共济”,处世要“和光同尘”,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做生意信奉“和气生财”,待人要注意“和蔼可亲”,说话要“和颜悦色”,批评要“和风细雨”,夫妻之间要“和和美美”,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的寓意二:团圆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在兵荒马乱、饥馑连年的岁月,白居易一家兄弟姊妹抛家离乡,天各一方。在凄凉的月夜,诗人举首望月,联想到漂泊各地的兄弟姊妹们此时此刻也会像自己一样望月垂泪,共生乡愁,于是写下这情真意切的思亲名句。

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总是难以避免,因此,追求团圆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中秋节的寓意三:敬老

中秋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种文化生发于夏商周之时,并与古代养老实践相结合,可以说是一种敬老、养老文化。《礼记》有言:“凡三王养老皆引年,月令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因为仲秋时节“月至四阴,阴已盛矣。时以阳衰阴盛为秋,人以阳衰阴盛为老。”三王顺应时令,于仲秋举行养老仪式,对身疲力衰的老人,赠予手杖行路,赐以糜粥饮食,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尊重。

中秋节的寓意四:感恩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月是民族和谐、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当然,现在看来,名义上拜月亮,其实念念不忘的应该是自己的祖先吧,还有就是思念那些远方不能够团圆的亲人们。总之,中秋节,就是团圆节,就是溯宗追远,就是一家团聚的节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发展演变

中秋节是什么

中秋节发展演变和大多数节日一样,有两个基本的要素,即有相对固定的节期和特定的民俗活动,下面让小编为您一一讲解中秋节发展演变。

1.节期、节气与节日

明月几时有?八月十五夜。为何中秋节是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呢?据记载,上古时代当昼夜平分,黄昏虚宿位于南中天时,这一天确定为仲秋。后来历法的出现使朔、望等时日得以准确排定,并引起人们的关注。“望日”这个在日期坐标中比较特殊的日子为八月十五成为一个节期提供了前提。

古代历法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二十四节气,其中秋分这一节气确立较早,对中秋节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古人在秋分时祭月。秋分一般在八月十五日前后,但受闰月影响会提前或推迟。不见月而祭祀多有不便,于是便逐步发展为秋季的第二个月“仲秋”祭月,促进了中秋节这一节日的形成。

历法与节气的确定使八月十五这个常日突显出来,成为一个比较特别的日子,从而为中秋节的形成提供了基础。但是这些还远不足以使八月十五日成为一个节日。各种风俗活动的注入,才使这个日子鲜活起来。

2.原始崇拜与节俗

原始崇拜中有自然崇拜观念。其中,土地崇拜观念的起源与我国传统的农业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对土地神的尊敬与崇拜形成了“春祈秋报”的仪式活动。“秋报”即在农业丰收时节,用收获的农产品来祭祀土地神,感谢大地之神对人们的恩赐。而自然规律下的大收获季节即在秋季,这与中秋节饮食风俗的形成也有很大关系。

对日月星辰的崇拜在世界各国都很普遍,在我国古代也颇盛行。《礼记·月令》中曾记载日月崇拜情况:“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夕月以夕”即指在秋分之夜祭拜月神。

原始崇拜活动在君权制社会中发展,逐步得到统治者的认可并固定下来,扩大了其在民间的传承,从而大大推动了中秋节风俗习惯的形成。由此,原始的秋报仪式与拜月风俗逐步上升为固定礼俗,逐步传承为中秋节赏月拜月等节俗。

3.秋分、仲秋与中秋

八月十五日逐渐突显并成为固定节期,而秋报拜月的仪式活动也逐步上升为礼仪风俗,两相融合之后,约定俗成的中秋节便形成并丰富沿袭开来。

那么,中秋节为何被称为“中秋”节呢?简单地说,八月十五日恰值秋季八月的中间,故名。

但“中秋”一词来历如何?“中秋”二字最早出现于《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此。”秋分过后,天气转寒,昼渐短而夜渐长,出于对神明的崇敬,人们选择在秋分祭月,摆上香案供品祭祀月神。由于八月秋高气爽,十分适合拜月,祭月活动便逐步固定到秋季的第二个月——仲秋。而八月十五日是八月的望日,一轮圆月皓然当空,祭月活动便在这一日最终固定下来,成为中秋节。

在历史的演变中,中秋风俗不断从仪式繁复、尊神事鬼的神秘氛围中挣脱出来,逐步向礼仪性、娱乐性发展,尤其到了唐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大繁荣成为中秋节习俗的裂变期,使中秋节开始成为良辰佳节。只是在后来,宋代之后,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奢靡之风泛滥,乃至明清,游乐性风俗发展迅猛。

在当代社会,对于中秋节这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我们既要剔除迷信、反对奢靡,又可以适当注入新的时代形式,但万不可丢失中秋节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核,如尊重日月星辰的自然观念、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家庭团聚的礼仪思想等等,同时尽享对中秋佳节的美好追求。

中秋节是什么常见问题问答

中秋节是什么

网友问:中秋节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中秋节叫八月十五?是有什么典故吗?

心纪奠答:

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是在唐代。《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网友问:是仲秋节还是中秋节?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想了解一下,麻烦告知一下!!!

心纪奠答:

仲秋节和中秋节都是指中秋节,仲秋节是中秋节的别称,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区别。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如果你对本文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点击下方按键“创建纪念馆”,为逝者进行祭奠。心纪奠是一款公益平台,支持云端祭扫、免费试用、永久保存。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

Tag关键词:中秋节 中秋节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本请告知,我们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心纪奠
+86
获取验证码
创建纪念馆
下载APP
完善资料 去祭拜
关闭
快速创建纪念馆
获取验证码
免费建馆
创建纪念馆
创建纪念馆成功
微信搜索心纪奠公众号,在对话框内发送手机号码可领取纪念馆
心祭奠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或长按二维码保存后关注公众号领取纪念馆
关闭

请使用如下方式下载心纪奠APP

方式一: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方式二:下载心祭奠APP

下载APP

微信扫一扫下载APP

使用人数: 200W+ 建馆量:12W+ 祭拜次数:758W+ 好评率:99%

心纪奠-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