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

微信扫码缅怀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

以和为贵

馆ID:31320 馆等级:普通馆 投诉

  •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孝受值孝爱值:400
  •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访问数访问:464
  •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亲友数亲友:12

您是465位前来悼念的人

公历: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袁印生已经离开我们:9245天,距离袁印生 周年忌日还有---

广西贺州人,生活在八步街,住在胜利巷。二人曾开一家小型印刷厂。育有子女7人,一生勤俭持家、和善待人。

查看更多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纪念视频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纪念相册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相册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纪念文章

忆中年时期的父亲(四)

忆中年时期的父亲(四)

换来的粮票寄给下放到农村的舅舅,寄给广东长安农村的堂伯。 堂伯家子女多,三男两女,大饥荒无米下锅,那时堂伯的小儿子刚出世。父亲接到堂兄的求救信,赶紧汇钱汇粮到长安农村。收到粮票买了米,堂伯多让妻女小儿吃,自己吞糠咽野菜。父亲汇去的粮票有时被拖延,有时被人冒领。堂伯的子女保住了性命,但堂伯得了水肿病。常年劳累,过度饥饿,严重的营养不良引起他全身浮肿,一病不起。正值壮年的堂伯于1959年去世,年谨43岁,他的小儿子不满一岁。 那饥荒年月,粮食奇缺,供应定量。我们饿极了吃过小球藻糊糊,吃过糠饼。在三年困难时期,小弟出世,妈妈体重才70多斤,坐月子没吃过鸡,只能买到几个鸡蛋,完全无法恢复产后的身体。妈妈年轻时很漂亮,三年困难时期妈妈瘦得皮包骨。生活太艰难了,妈妈想把小弟送人,爸爸说什么都不同意。妈妈想把五妹送人,爸爸还是不同意。后来把六妹送给五姑做女儿。因六妹入了五姑家户口才能进幼儿园。虽说六妹送给五姑,每天都去幼儿园接她回家,她也没离开过家。 家境困难,大妹五妹假期去蚕种厂打工,剪蚕茧,得微薄工钱,拿蚕蛹回家当菜。五妹去捞鱼草,卖 收获花生时天冷了,有一年我们去挖花生,拿着竹火笼小板凳和四齿锄去,力气大的用四齿锄挖花生,人小力弱的就检花生。大多数活基本是父亲干。种红薯父亲挥锄起垅,母亲放基肥,我们放薯苗。收获时父亲挥锄挖,我们捡红薯。回家时父亲挑的担子是最重的。 收获的庄稼挑回家,红薯选出大个没损坏的去换薯粉。花生选出好的去换花生油油。红薯苗、花生苗挑回来切细晒干,当饲料挑到菜市场卖,五角一担。 我们种的冬豆长势很好,每去摘一次回家,剥出来就是满满一脸盆的冬豆。那时没钱买肉,母亲就煮素的冬豆糯米饭。 果园里的菜园周围种有一圈枸杞菜,常常施肥淋水,枸杞长势很好。我们常常去摘枸杞嫩芽,枸杞鸡蛋汤是一道我们常吃的菜。 六十年代困难时期,全靠果园里种的杂粮蔬菜,我们才度过那艰难饥饿的岁月。 那时爸爸妈妈工资很低,家庭负担重,养育我们七个兄弟姐妹,很不容易,父母很辛苦。 童年的果园养成我们爱劳动的习惯;童年的果园充满了父母的爱;童年的果园给我们

凤英凤英发布于2022-05-14

查看196

忆中年时期的父亲(三)

忆中年时期的父亲(三)

1958年大闹钢铁,被划右派的父亲到姑婆山烧炭,烧炭用来炼钢。深山老林里父亲住在自建简陋潮湿的茅草房,山里建窑劳累,山上伐木危险,山坡烧炭辛苦,运炭下山疲惫。艰苦的劳动,缺粮少肉让父亲精疲力尽,身体消瘦。 家在远方支撑着父亲。劳动之余父亲给我们每人做了一双木板鞋,挖回黄精让妈妈泡酒补身体。父亲返程时,拉了一板车木柴回家。到八步近郊白家寨天暗了,木板车陷进沟里拉不动。附近善良的农民老白出来帮忙,把木板车拉出地沟。第二天父亲才把一板车木柴拉回家。 大闹钢铁过后遇到三年大饥荒,那时的人真饿。 我们在职工饭堂吃饭,5分钱一份青菜,五人只买三份。吃饭时妈妈总把自己的那份饭拨出一部分到爸爸的饭盆里。 因为饥饿我们曾挖过酸咪草的小萝卜头充饥,用酸咪咪草的草籽炒来吃。 课余大妹去茧种厂打零工,拿茧蛹回家当肉炒,父亲很喜欢。我看着怕,一个都没敢吃。 困难时期父亲带着我们在果园种杂粮蔬菜。我们种过小麦高梁玉米花生红薯和冬豆。父亲还开辟了一个菜园子。 那时候父母下班,一家人在饭堂吃过饭,就带着我们去果园种菜淋水摘菜种地,然后挑庄稼桔杆回家当柴火。 星期天是全家的劳动日。父亲尤其辛苦,挑着重重的一担肥料去,劳作后再挑着收获回。我们跟在后面,或提着竹篮,或背着小捆庄稼杆。 收割麦子回家,腰酸背痛,双手划花。父亲还要在大桶里打麦,母亲用簸箕翻播麦子,扬净麦芒,我们则捆麦杆,一把把麦杆捆好堆好,用来烧水做饭。收获高梁玉米也一样,全家一起操劳。 麦子晒干拿去面粉厂换面条,换粮票。 高梁晒干磨粉做糍粑,也拿去换粮票。 那时种的玉米,老了难啃,剥了老玉米加工成玉米粉,也拿去换粮票。

凤英凤英发布于2022-05-11

查看202

忆中年时期的父亲(二)

忆中年时期的父亲(二)

父亲被打成右派,工资连降三级,一家八口人靠父母60元工资艰难生活。 祸不单行,在南宁区政府工作的舅舅也被打成右派,并开除公职,直接下放到柳州附近的农村当农民。舅舅没了公职,没了工资,无法养家糊口,在农村被监督劳动,天天过得诚惶诚恐。 舅母当即离婚,大女儿10岁判给母亲,两个儿子留给了外婆,当时最小的表弟才一岁。舅母离婚后就改嫁了,她改嫁并没带走大女儿,大女儿还跟着外婆生活。 舅舅家破了,妻离子散。外婆年老带着三个孙儿怎么过? 父母从自己微薄的工资每月取出9元,加上外公家门面私房改造每月的16元租金,一共25元,汇给外婆度日。每月一到时间父亲就催母亲汇款到南宁。 两家遭难,两家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父母开始用工余时间操持外公留下的果园,把果园获得的一点收益换钱支助外婆。 外曾祖父解放前在八步贺江南岸一带购置了一个六亩多的果园给俩儿子,外公何林分到三亩果园。 1957年初外公去世,外婆跟舅舅去南宁定居。我们一家就搬到外公家居住。外公家三层砖木的楼房临街,门面出租,后被私房改造。我们搬到外公家居住兼管理贺江南边的果园。 果园种有十多棵柚子树,数棵梨树,还种有枣树桃树黄皮果树等。外公在果园建房请了一个老乡看守果园。早年外公收购理发店的碎头发,让人把碎发埋在果树下,那些年果子长得很好,果肉很甜。 柚子熟了,摘了挑回家,堆满了晒楼。选出大的卖给合作社,卖得的钱寄去给南宁的外婆。小的柚子我们自己吃。家里附近巷子的小朋友很羡慕我们。 黄皮果我们只能尝几颗,摘下来拿去卖了换钱汇给外婆。 沙梨树太老了,结果实不多。 外婆靠父母汇去的钱生活,供儿孙上学读书。

凤英凤英发布于2022-05-11

查看210

忆中年时期的父亲(一)

忆中年时期的父亲(一)

父母进了印刷厂,同进机印车间。当时印刷机用脚踩,一手放纸张,一手拿出印好的纸张,双手不停工作。母亲踩原来家里的小圆盘机,父亲踩大型的印刷机,一天工作下来很劳累。 父亲技术过硬,厂里要到上海引进新印刷机,学习新技术,派父亲去。父亲从上海出差回来给我们买了礼物。记得有一架银白色的小飞机,弟妹拿着小飞机从楼上跑到楼下追赶,这架小飞机我们玩了很久。我还得了一双漂亮的鞋子,穿回学校,同学都羡慕,我说在上海买的。一位霸气同学妒忌地喊我“上海”,不再叫我名字。我莫名其妙获得一个外号。 生活平静不久,1957年大鸣大放开始,号召提意见。 父亲积极响应,照搬半月谈杂志的一幅漫画,贴了大字报。漫画里有两幅:一幅是一人拿着鸡毛掸子的棍子对人;一幅是同一人拿着鸡毛掸子的鸡毛一边对己。一行字是严以对人,宽以待己。就是这张大字报,父亲被打成右派。 父亲挨批斗回家,拿出那本半月谈,落魄地说:我一再说是照画却硬要我交代动机。我翻着那本半月谈,看着那漫画,当时我怎么都没想到这右派帽子会对我们子女未来带来怎样的灾难。 公私合营原八步印刷厂的厂长去劳改,后到了南宁民族印刷厂。父亲进厂时入股一台小印刷机和一些纸张铅字,被称为私方人员。在厂里父亲工作认真技术好,调墨均匀,上印板架胶捧稳固,印刷产品质量好,难的重的活父亲都肯干,对学徒工热情肯教,得年轻工人喜欢,一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也得一些领导器重,但遭小人忌恨。运动一来,就被下井投石,上纲上线说父亲画的漫画反党反社会主义。当时运动针对干部知识分子,而父亲是工厂的工人,右派名额却指定父亲。 父亲被打成右派后,工资从厂里工人最高的工资56元连降三级,每月只领30元,以后不得加工资。母亲的工资30元,俩人工资60元,要养当时一家8口,日子无比艰难。父母开始了典当借债度日的生活,开始在外公果园种养的自救生活。

凤英凤英发布于2022-04-18

查看202

袁氏家训

袁氏家训

袁氏家训 敬父母恩深,育儿女尽心;重夫妻忠贞,家和永继承。 姐妹肝胆情,兄弟骨肉亲:自立又互助,为人懂感恩。 勤学长智慧,修身重德行;善良知美好,坦荡得人心。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世上无难事,只怕不专心。 责人心责己,爱己心爱人;量大祸不在,机深祸亦深。 人前不露怯,愁苦不示人;远足不露财,言轻莫劝人。 失意不悲伤,得意不忘形;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贪莫与富斗,富不与官争:聪明若逞尽,灾祸惹上身。勤给持家富,谦恭益自身,里外当整洁,内心常自省。黄金未为贵,安康才是真:家训惠族亲,福泽袁氏人。

凤英凤英发布于2022-04-07

查看187

忆青年时期的父亲

忆青年时期的父亲

父亲姓名叫袁印生,又名养安,生于1919年6月21日。 父亲出生不久,家遭灾祸。因祖父轻信他人,替人作担保,结果对方逃之夭夭。债主找到祖父的家,把家里的货物财产搬空。祖父一夜失去一生积累的财富,悔恨不已,郁闷积胸,一病不起。祖父去世时62岁,父亲才四岁。 父亲幼年丧父,家道中落,日子艰难。考上中学没钱读书,早早到社会讨生活。 早年父亲在广东南丰帮老板经营食盐贩运生意,攒积一些钱。 他见堂哥致安兄家贫没钱办婚事,就拿出自已的积蓄帮堂兄去女方家下聘礼,出钱操持堂哥的婚事。 年青时父亲聪明能干,做生意得心应手,但遭人忌妒谄害。后来他离开广东南丰,回到广西八步。在八步父亲先在建兴店做采购,后到八步车站押运货物,还在车站当过会计,随后又到八步日报社当捡字、校对和编辑。 1946年父亲为娶母亲,拿出多年积蓄去香港购置聘礼和结婚用品。在香港女房东见父亲仪表堂堂,购物大方,欲将女儿嫁给他。父亲心念母亲不肯答应,购置好结婚用品告别繁华大都市,回到八步。 在八步父亲为母亲举办一场轰动八步的婚礼,婚礼当天租用八步唯一的小汽车去迎接穿着婚纱跟着花童的新娘。 娶妻后父亲买了一台印刷机在岳父家开印刷店,父亲自己印刷,请了捡字排板的工人。 我从小体弱多病,一岁时八步传染病频起,我不幸染上白喉,发烧吞咽困难。外婆说我瘦得像只小猫。眼看就要用垃圾铲装去埋了,父亲终不甘心,凑足好几块大洋买了进口的盘尼西林,才救活了我。当时医生说好彩早一步打盘尼西林,再迟一点我就没命了。 解放初期父母生活安定,家庭宽裕,家订了《中国妇女》《连环画报》等刊物。 我很喜欢看连环画册,许多民间故事记忆犹新,如《柳毅传书》、《一捧雪》、《比目鱼》、《烽火戏诸侯》、《聊斋志异》等。 公私合营父亲的家庭印刷店并入八步印刷厂,父母进厂当工人。

凤英凤英发布于2022-04-05

查看210

怀念儿时的那条小巷

怀念儿时的那条小巷

贺州,原叫贺县,中心区域是八步,它有一条步行街,那里满是骑楼,其中有一条小巷,名字叫“胜利巷”,那里有我童年的很多回忆。 过年时节,我们孩子们在巷子里,穿梭在湿湿漉漉的石砖,满地寻找大串鞭炮放完后剩余的哑炮,然后塞到墙钻的缝隙里,点燃就跑,好不欢乐。大了一点,我敢把小炮拿在手上,点燃了扔到巷角的潲水桶里,看着水桶里“噗嗤”一声伴着许多泡泡,我们又笑了起来。 在巷子里,我们玩烟花、和街坊老太打麻将;穿过巷子走到河边,看河岸两侧种得郁郁葱葱的植物,有时跟着妈妈过桥走到对岸,或者去远一点的乡野去玩,那里有很多农田和果树,都是大自然的气息。 巷子的一侧,就是我外公外婆的家。妈妈说,木质房子比她的年龄还大,房子前面带着门脸,就是标准的两广骑楼。我每年都回外婆家1-2趟,没有人跟我说普通话,我在环境中边听边学,逐渐练会了粤语。 我和表弟在一楼的大客厅玩单脚跳的“斗鸡”,那时表弟偏瘦,我偏胖,我也不会因为是女孩而吃亏,经常难分胜负。除夕夜前,外公都会亲手写上工整俊秀的对联,用浆糊贴在木头门的两侧。 晚饭时分,我们围坐在大圆桌前,有时打边炉,有时吃家常炒菜,还跟着帮忙外婆包“裹蒸粽”,做豆腐酿和笋酿,外婆做的很多菜都很好吃。吃饭时,外公会打开他的收音机,听着音乐或者新闻,我们边吃边聊天。有此外公还考我刚学了英语的我,问我“吃饭”怎么说,我只学了你好、谢谢之类,竟答不上来,只好泯然。 外婆在二楼存了很多书,我最喜欢看《聊斋志异》,后来有一本找不到了,外婆还不时怪罪是我弄丢了。后来也陪外婆打麻将,外婆年纪大一些,反应慢了,但是还是很认真地算着番数。 外公外婆都是很善良、淳朴又和蔼的人,虽然他们离开我们一段时间了,但正如大厅里挂的“和为贵”牌匾,我们子孙后代都会相亲相爱、家和万事兴!

蔚慰蔚慰发布于2022-04-03

查看192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追思留言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亲友缅怀
亲友团
袁印生&何碧云纪念馆供奉记录
快速创建纪念馆
获取验证码
免费建馆
创建纪念馆成功
纪念馆创建成功,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即可查看&完善纪念馆,追思亲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或长按二维码保存后关注公众号领取纪念馆
心纪奠

客服咨询

心纪奠
心纪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