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端午无母,百感交集,点滴往事,历历在目。
“每逢佳节倍思亲”,临近端午节,百感交集,这是母亲走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小时候,对本地每个传统的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六月初二、七月十四、中秋节)都有期待,节日一到,母亲再忙也做美食给我们吃。父母亲要求,节日必须团聚,甚至每餐吃饭全家要统一时间进餐,先夹菜给长者,后晚辈方可动勺筷饮食。每年端午节,必备鸭肉、艾草糍粑。上午外出找“避邪的藤叶”回来,下午就挂在大门和各房间门框两边。记得有一年端午节,老四和几个小伙伴一大早就去河堤采摘避邪藤叶回来,看到老四一身湿透的衣服,母亲立刻严训:自作主张、湿坏身体。为了关爱孩子,母亲态度很严肃。老四乖乖去换干衣服,接受母亲批评。下午,母亲改变态度:老四釆摘回来的避邪藤叶已足够所有房门贴挂,老四有功劳。但以后做事情要告知父母。说完,把已提前10个小时浸泡的糯米捞出来,并磨成粉末,接着把艾叶剪细并舂成粉末,然后把两种粉末混在一起来搅拌、切割成若干块状,或蒸或煎,香气扑鼻,条件反射,口水直流。晚上汤鸭,爵着糍粑,点着鸭酱,吃着鸭肉,全家人都沉浸在愉悦节日氛围里。睡觉前,还有一个节目就是父亲给我们喷雄黄水,据说,雄黄水避邪与避蛇。进入农历五月份之后,蛇害猖狂,雄黄避蛇是有科学依据的。至于能不能避邪就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父母的亲情陪伴尤其节日仪式感的洗礼下,我们深深地感到好安全、好幸福!父母早已为我们的茁壮成长,倾尽全力全心呵护!在父母的“保驾护航”下,这艘温馨的家庭之舟顺利避开各种“邪虫、邪神、邪念”,驶向不断光明的方向。原来真正能为我们成长避邪的不是“避邪藤叶”,而是“可怜的天下父母心”。